执教之困 破壁之智
青春之时,恰似繁花盛放,满是希望和无限可能。青年兴,则学校兴。为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,搭建互学共进的交流平台,实现相互学习、共同发展的目标。2025年3月31日中午,鸣凰中学科研工作室开展了一场以“春日分享,温暖成长”为主题的青年教师成长沙龙活动。
一、高效协作:让管理与教学“双向奔赴”
“事预则立,科学规划是破局关键。”管理的效能既需架构清晰的制度保障,更需动态适配的策略智慧。陆桥云主任从行政与班级管理的职能共性切入,提出双维破局路径:一方面通过分级整合行政与教学任务,避免重复劳动;另一方面利用15分钟碎片化时间,激活零散时段效能。她强调构建“行政—教学”双向赋能体系,形成“行政支撑教学、教学反哺行政”的闭环,从而推动学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。

倪格格主任强调以精细化时间管理明确任务优先等级,优化行政分类处理与班级分工,结合高效备课和跨层级沟通,合理分配任务释放自身压力,同时注重自我调节维持工作韧性,形成“规划—执行—协作—可持续”的闭环,实现行政、教学与班级管理的高效平衡。“行政为教学搭台,教学为行政赋能”,两位主任的智慧碰撞,为青年教师提供了“轻装上阵”的实用指南。

二、刚柔并济:让纪律与温度“并肩同行”
“规则是底线,但教育需要温度。”纪律的落地既需立规明矩的刚性约束,更需育人育心的柔性智慧。魏思洁老师强调“权威管理”与“情感疏导”并重,通过明确课堂规则、理性威慑树立教师权威,同时利用课后单独安抚化解对抗,平衡严格与共情,突出策略性与人文关怀的统一。黄玲老师针对随迁子女管理难题,提出“三步走”:课上冷处理问题保进度,课后记录分析找根源,联动家长与心理老师定制矫正方案。“用制度约束行为,用关怀滋养心灵”,两位老师的经验让纪律不再是冰冷的教条。

三、教研相长:让实践与理论“互相滋养”
“班级管理不是‘埋头苦干’,而是‘抬头研路’。”教育的真谛既在于脚踏实地的管理耕耘,也离不开教研相融的智慧反哺。吴静老师以“融合共生”为核心,强调班主任工作与教学研究并非对立,而是互为驱动的统一体。通过自身实践案例阐明: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实践是教学研究的天然素材库,而研究成果又能反哺班级管理的科学化,最终落脚于“用研究思维照亮管理实践”,凸显了教育现场作为研究沃土的独特价值。姜海榕老师从“平衡策略”切入,着重分析班主任工作与教学研究冲突的根源,并提出系统化的解决路径。一方面强调培养班干部团队以解放自身精力,利用学科特点将班级案例融入教学;另一方面倡导跨学科协作、碎片化学习以提升效率,最终落脚于两者的“相互激发”,突出教育艺术与学术研究的双向滋养。

四、育己育人:以素养和匠心奔赴“教育新程”
“学之愈深,知之愈明,行之愈笃。”毛丹副校长指出,青年教师应立足三重核心素养:一是深化思想认知,以“教书育人”为使命驱动,在专业精进中修炼自我;二是调整心态,摒弃自我否定的内耗,以积极姿态应对挑战;三是优化时间管理,承认工作与生活的动态交织,通过弹性规划提升效率。她强调“痛苦的本质源于现状的不满,焦虑的本质源于成长太慢”,唯有夯实内在根基,方能将压力转化为突破瓶颈的动力,实现从“被动适应”到“主动超越”的蜕变。
最后徐文明校长对青年教师提出三点殷切期望:首先强调责任心是立身之本,勉励青年教师将其作为职业发展和人生道路的基石;其次倡导进取心是成长之源,激励青年教师保持开拓创新的精神动力;最后着重指出持久心是成功之钥,期望青年教师培养持之以恒的坚韧品格,为终身发展和教育事业提供坚实保障。他呼吁青年教师“在教育的田野里,既做脚踏实地的耕作者,更做仰望星海的追梦人”。

深耕细研,方得教育繁花;笃行不怠,终见星辰璀璨。这场充满智慧与温度的思想盛宴,不仅彰显了鸣中青年教师队伍的蓬勃朝气,更映射出学校以研促教、以教兴校的坚定步伐。在追求教育卓越的道路上,鸣中正以团队之力,书写育人新篇章。

撰稿:葛雨
摄影:葛雨
审核:鸣凰中学科研工作室